中国钓具产品发展实例一——路亚篇(铁片饵和软体饵)
翻开历史的一页
1936年,Rapala企业的创始人,出生贫寒、以农业和捕鱼为生的芬兰人劳里Rapala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路亚。73年过去了,路亚钓法已经风靡全球,路亚产品产值与钓竿、渔轮三分天下或更多。1997年,中国大陆路亚生产起步,2009年,路亚钓法开始在中国兴起。
李鸿波--一介书生做铁片饵
中国内陆的路亚制造业首先在广东的深圳和东莞出现,规模很小且多为台资、港资。1995年,36岁的李鸿波怀抱一腔热血,离开通化,进入威海雍海塑料制品公司从事外贸工作。这个工厂后来成为威海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路亚发源地。
雍海公司的老板是祖籍威海的巴西华侨。本来雍海公司的主业是塑料台布,有意思的是主业未及问世,老板却从巴西拿来一些路亚样品,希望在雍海生产。
1996年路亚在长江以北还是一片空白,钓鱼人和制造厂都不认识,更别说有人做路亚。
李鸿波开始探寻中国的路亚工厂,威海—烟台—福州—厦门—潮州—汕头—广州—东莞¬—深圳。终于在东莞找到了台湾人开设的路亚工厂,在那里他开始认识、了解路亚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流程。1997年雍海厂开始生产铁片饵。其实,铁片饵制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技术含量也很低,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制造设备,只要有通用的金属设备就行;一般是人家拿来样品,他们照来样加工,拿什么做什么,国外客户也没太多要求,做多少要多少。说到此李鸿波仍难掩兴奋,用“一做就成”形容当时的情景,他说尽管那时的铁片饵从性能、外观、质量都比较差,但国外需求却很大,产品全部出口到欧洲、南美,每年销售量三、四百万,从1997年开始生产就有100多个品种,而最让他惊讶的莫过于铁片饵的利润空间,从此李鸿波与路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成立鸿波渔具公司,公司办公室就是一间简陋窄小的平房,只有两张办公桌、四个凳子。有一次来了四个德国客户,四个凳子刚好坐下,房间里显得非常拥挤,事后这几个德国客人戏称在这儿像受审一样。这就是鸿波渔具的起点。
2000年成立威海鸿威渔具有限公司,李鸿波出任董事长,经过近十年发展,鸿威渔具成为专业生产路亚的企业。如今,在鸿威渔具的展品大厅里,琳琅满目的路亚宛如一道绚丽的风景,使客人近距离地接近鸿波的路亚产品。透过他的展品大厅,可以窥见其不同时期的产品发展脉络和种类的变化,目前鸿威的产品包括硬体饵(从铁片饵发展到以ABS为主体的)和软体饵(以PVC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鸿波和他的企业见证了路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路亚材质也在不断更新,所用原料涉及金属(铜、铁、不锈钢、铝、锌、合金)、塑料、木制、发泡等多种材料。说到此,李鸿波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自主品牌的创立与新产品的研发,是中国路亚生产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丛海升--不待扬鞭自奋蹄
威海海元渔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任雍海塑料制品公司总经理的丛海升,投身钓具制造业28年,见证和亲历了中国第一支玻璃钢钓竿的生产过程以及中国钓具制造业在威海的起步、发展和腾飞的历史。他是中国钓具产业20年发展史中的重量级人物之一:
1948年生于威海,1966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田村镇政府、威海化肥厂和威海塑料一厂(1981年中国第一支玻璃钢钓竿即诞生于此),自1984年起担任威海塑料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海元渔具始建于1998年底,生产以PVC为主体的软体饵,是国内最早生产软体饵的企业,填补了中国内陆生产塑料软饵的空白。公司从租用1000平米厂房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员工200多人、近万平米标准厂房的专业路亚生产厂,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海元的路亚产品包括软饵、章鱼、铁片饵、路亚仕挂、路亚套装、铅鱼、铅坠、路亚套装盒等十大系列产品。2009年又研制开发了新系列产品,尤其是软饵,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比重小、柔性好和弹力强的特点,产品全部出口五大洲、几十个国家。
AKAISHI
先生于2002年11月25日,在日本的MIKNRA 和 HACHIJOJMA 岛之间用海元渔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塑料鱼饵(编号 W104
21厘米)钓上一条约400公斤重的金枪鱼,获得12,000美元的奖金。高兴之余,他及时把照片传到海元公司,海元路亚的诱惑力太大了!

思考未来
路亚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至今不过十年左右,但其发展之迅猛令人称奇,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000-2004年,路亚生产厂家少、竞争程度低,客户容易控制,价格上没什么争议,生产路亚真是一桩好生意,企业对路亚产品追求的是品种多而全。
2004年以后,路亚工厂越来越多,仅威海地区就有五、六十家。先前的优势不复存在,路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路亚品种从1997年的100多种到90年代末的几百种,现在已逾万种;价格从最初的从不计较到现在的货比三家;客户对产品设计从最初的没要求到现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使用功能之外,采购商和企业都更加注重外观、形状、颜色、工艺要求也愈加苛刻。
如今路亚产品已发展到了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地步,随着制造技术的公开化,市面上的路亚品牌已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企业为了脱颖而出,把高科技注入路亚的生产过程,使路亚的属性更具多元化,集功能、观赏、工艺性于一体;路亚已不是单一的钓鱼用具,而被视为最能代表垂钓文化的艺术品,是钓鱼人智慧的结晶。因此,产品创新和自主知识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路亚企业发展的问题。
刊登于南京《钓鱼》杂志2009-12下期 |